对暴力伤医行为“零容忍”固然可以遏制伤医事件,但医患之间真诚沟通重要。一些医院的医患关系之所以越来越紧张,大多是因为双方习惯在自己角度想问题,双方的体谅和沟通不足。都说一个巴掌拍不响,不防让医生与患者互换体验活动,让医生以患者身份体验就医过程的无奈甚至痛苦,才会感受到病人就医的艰难和失落,多一些对患者的同情体谅耐心。面对患者的“无理”要求,作出心平气静的科学解释,方可赢得理解支持。
同样,让患者去体验医生看病过程中的压力、风险和辛苦,理解热门门诊看病需要排长龙的无奈,以及有些疾病并非一吃药就能病除,有利于配合医生工作。在医疗资源相对集中的大医院,医生每天要面几十上百个病人,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,要做到每个病人、每个环节都不能有所怠慢甚至差错,不能不说是相当不容易。他们医术再高明,毕竟也是凡人一个。所以作为患者,也要体谅医生的难处和不歇脚,理性看待一些差错和医疗问题。
医生不是包医百病的神仙,就是华佗再世也有无计可施的时候。一些疑难杂症、慢性病和罕见疾病,不可能看一两次就作出准确诊断,尤其是慢性病不是吃几次药就见效,或者一次手术就能解决问题的。如果患者不了解病情的复杂性和风险性,当出现与预期不同的结果时,就认为是医生的过失,而采取谩骂、人身攻击伤害等极端方式,也会让医生产生反感甚至对立的情绪。说句不好听的,把医生干掉就能把病医好了?当然如果医生一句“检查完了再来找我”就把病人打发走了,缺乏医患的必要交流,也会激起患者的一把火来。
让医生以患者的身份体就医,去排队候诊、领单化验、交钱领药等,往往能看到更多平时难以发现的问题。让病人坐医生旁边,看看医生怎样的高度紧张,感受一下有时连听电话、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,会消除许多不必要的误解。这样的医患双方换位思考多多益善,对改善医患关系紧张大有裨益。